侮辱遇难的救援队员、诋毁烈士,颜文字君等297个媒体账号被禁言
近日,微博官方发布了一则公告,宣称将对200多个账号实行禁言。
对于社交平台而言,禁言并非此次首创,在之前的侮辱英烈事件中针对特殊人群、特殊账号都实施了禁言行为。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而此次的禁言行为是基于什么原因,事情的真相又是如何呢?
让我们走进本期的案例,通过故事解读法律。
«——【·案件摘要·】——»
近日,因台风“杜苏芮”影响,华北地区出现了强降雨天气,京津冀多个区域水流迅速上升,诱发了洪涝灾害,多个地势低洼的区域,诸如门头沟、房山等地遭遇了严重挑战。
由此,经过当地政府的决策部署,针对灾害有效应对,迅速转移了数万名困难群众,协同展开了救援活动。
但是由于水位居高不下,连日的强降雨仍在持续,这给救援活动的开展制造了不小的麻烦。
洪涝灾害仍在持续,救援力量告急,就在这时一个民间公益救援组织“蓝天救援队”出现在大众的面前。
这个队伍在全国31个省市都设立了品牌授权,登记在册的救援人数超出了5万余人,其中经过专业训练,拥有救援资质的人数便达到了1万余名,可以说是一个实力十分雄厚的民间救援团队。
于是,在社会各界的号召下,部分省市的救援队相继出发,支援首都和周边地区。
救援力量在北京周边完成集结后,迅速展开了救援,在短短几天的时间里,他们的平均睡眠时间不足三个小时,几乎每天有数十个小时都是在水中作用,部分队员的脚板都被泡烂了。
但是,救援队从没有放弃过救援的想法,他们竭尽所能,希望给洪涝灾区带去一力量,希望通过自身的努力救助更多的困难群众。
救援队的精神可嘉,行动可歌可泣,多个官媒点赞救援队做出的贡献。
就在大家众志成城,齐心抗灾时,微博上的一些言论则让人大跌眼镜。
部分微博账号利用救援队的照片大肆炒作,伺机侮辱救援队家属,通过断章取义的方式挑起了性别对立,给救援队员及家属造成了伤害,给社会造成了极其严重的负面影响。
更有甚者,部分网友将救援事件与此前的历史事件结合起来,试图侮辱革命英烈,诋毁我国来之不易的抗战胜利成果。
前述账号的言论一出,立即在网上引起轩然大波,绝大多数网友纷纷指责他们的恶劣行径,称其微博内容伤害了救援队员本人及家属,损害了民族自尊心。
该事件经过网络发酵,立即引起了微博官方的注意,其后微博官方公布了一则通告,其中载明:“尊敬革命英雄和社会英烈是社会大众应当遵守的原则,不论在何种情况下都不能容忍诋毁英烈事实的发生,更不允许借助这样的机会扩大社会矛盾,引起性别对立。”
最终,为净化网络空间,形成尊崇英烈的良好社会氛围,微博官方决定对涉事的297个账号予以禁言。
此外,微博官方还称会对于相关线索进行持续征集,查实违反微博《社区公约》的,坚决予以查处,如涉及刑事犯罪的,将在第一时间移交至公安机关进行处理。
微博方面处理此事件的态度坚决,引得网友的纷纷称赞。
而近年来,类似事件常有发生。
早在几年前,一家头部漫画自媒体在网络社交平台发布了一则短片,时长约60秒,而这并非一个普通的短视频,画面中多处都含戏谑革命战争片段,侮辱董存瑞等英烈的行为,自媒体通过这种形式骗取流量,实则是亵渎历史、侮辱先辈的违法行为。
因此,该事件一出,立即引发了网友的不满,众人纷纷指责这家头部漫画公司的行为,经过多家媒体的报道,事件持续发酵。
最终,主管部门接到了相应的举报,对于这起事件进行了严肃处理,下架了相关视频,还对涉事的头部漫画公司进行了封号的处理。
此外,之前广受关注西安某科技公司侮辱、扭曲叶挺将军的事迹引起了社会舆论的高度关注,随着众多媒体纷纷跟踪报道,其后代也注意到了这家科技公司的违法行为。
最终,叶将军后人决定通过诉讼流程捍卫自身的合法权益,这起案件也于2018年得到了胜诉的判决。
至此,这起事件才暂告一个段落。
近年来,类似的事件层出不穷,究其本质是因为社交平台管理机制不完善、监督机制不合理等因素造成的。
因此,必须通过加强监管、完善制度设计等手段,多管齐下,及时解决社会发展的诸多症结,只有这样才能根治土壤,杜绝此类事件二次发生。
«——【·以案释法·】——»
纵观本案,我们可以总结以下争议焦点:
案例中散布烈士谣言的行为触犯何种法律,应当如何处罚?
依据《刑法》第二百九十九条之一的规定:“侮辱、诽谤或者以其他方式侵害英雄烈士的名誉、荣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属于犯罪行为。”
该项法条自2021年3月1日起施行,将侮辱革命英烈的行为明确规定为犯罪,对于惩治该类行为提供了现实依据。
依据前述法条的规定,构成本罪的,需要满足两个重点要件。
法条中,首先对于当事人的手段进行了描述,即当事人实施了“侮辱、诽谤”的类似行为,对于界定犯罪行为提供了遵循。
其次是对于引起的危害进行了描述,即由于当事人的行为“造成了革命英烈名誉及荣誉权受损,或者公共利益遭受损害的行为。”
结合本案,针对此前微博通报的内容,部分网友及公司通过篡改历史事件,捏造虚假历史的行为,最终造成了革命烈士的名誉权受损,其行为严重影响了社会利益。
由此,案例中部分当事人实施了侮辱、诽谤的行为,侵犯了革命英烈的名誉权,损害的了社会公共利益,应当按照前述规定定罪处罚。
而在量刑上,应当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案例中侮辱蓝天救援队的行为触犯何种法律,应当如何处罚?
依据《刑法》第二百六十条的规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属于侮辱罪。”
依据前述法条的规定,构成本罪的仅需满足一个核心要件,即当事人实施了侮辱他人或诽谤他人的行为。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法条中并未对当事人是否受到严重侵害作为入罪的条件。
简单而言,即使当事人捏造事实诽谤的行为没有造成严重损失的,受害者仍然有权依据此条将对方诉至法院。
结合本案,部分微博网友通过其账号捏造事实,对于实施救援的队员及家属进行诽谤,明显符合前述法条的规定。
因此,部分网友的行为触犯了侮辱罪,经查实属实的,按照量刑应当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微博等社交平台是否有权处置相应的账号?
对于微博而言,自2009年创立之后,短短几年的时间便风靡全国。
细心的网友不难发现,在新人账号注册之初,微博方面会有相应的《运营服务协议》及《隐私服务协议》,同意勾选后方可登录平台进行互动。
依据我国相关法条的规定,当事人之间签订的合同,自依法成立时生效(登记的除外)。
由此,对于用户而言,微博与新账号形成了一个事关运营及服务的协定,形成了一个新的法律关系,《协议》中通常含有用户违约时应当承担的责任,因此自然受相应的条款约束。
此外,依据《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对于民事法律行为是否生效做出了细致规定,最为核心的便是“不违反法律规定及公序良俗时生效。”
结合本案,只要微博与用户之间签订的不违反前述的核心规定,即可认定为有效。
而微博方面,仅仅是依据用户的文明行为做出规范引导,出现法律规定情形的,其有权采取相应措施处理账号。
该种规定有上位法作为依据,并未违反强制性法律规定,微博用户自然受到《协议》约束,出现前述情形时,微博也自然有权依照《公约》进行处置。
«——【·结语·】——»
纵观当今世界,每个国家都有着一段不容亵渎的历史,正是因为先辈们前赴后继,才换取了我们今天和平安稳的生活。
而现代社会中,又有着许多可亲可爱的人们,他们舍小家为大家,在危难关头挺身而出,最终化解了一个又一个危险。
对于革命英烈,要格外的尊崇,而对于现实生活的英雄,我们要心怀一颗感恩的心,只有这样,社会才能朝着真善美的方向发展。
对此您有什么不同的看法?
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创作不易,麻烦您在观看之后点个“关注”@浩海鸣法,可以每天及时看到其他的法律案件分析!
【免责声明】文章案例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以案普法,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案件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删除内容!特别说明,本文不存在捏造事实。
#律师来帮忙##今日头条日签###今日头条##暑期创作大赛##时事热点头条说#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