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印钞机轰鸣印发货币270多万亿,但几乎所有人都盯上了这6万亿 天天视点
中国印钞机轰鸣印发货币270多万亿,但几乎所有人都盯上了这6万亿
(资料图片)
中国正全力印钞,这已经不是一个新闻。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月末,中国M2达到273. 81万亿元,同比增长12. 6%。
这个数字已经十分惊人!
对比着看,更是惊心动魄。
在不到2个月前,也就是2022年末,中国M2月还是266. 43万亿元。
而在疫情开始的2019年末,这个数字是198. 65万亿元;在大基建源头2008年末,这个数字仅仅是47. 52万亿元。
也就是说,三年时间,我们印钞放水近百万亿元,15年时间放水200多万亿元。
当钱多到这种程度时,对几乎所有人而言,它就只能是一个数字了。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钱已经多到超出大家的认知,你不能让一个月均收入只有几千块,天天想着如何省下块八毛的人,去思考270多万亿元的钱的事,大家也想不出来。
唯一能感慨的只有,这么整真的能行吗?
没有人给我们答案,几乎所有专家都对此视而不见,因为他们回答不了!
从理论上和感情上都知道不能这么整,但迫于实际需要,又不得不这么干。
天量货币资金支持天量大基建开工,再通过房地产卖地的方式回款,已经被证明是一条可行的路子。虽然这条路子有很多坏处,但好处是能够稳住经济、稳住就业。
现在社会真实失业率已经十分严重,让上面不得不这么做,不得不饮鸩止渴……
说的有点远了!
事实上,大家也确实可以不考虑这270多万亿元的事,努力工作、经营好自己的生活就好,但我们确实要看到,正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盯上其中的6万亿元。
这6万亿元是怎么回事?
为什么会被盯上?
我们必须要知道这6万亿元是什么钱。
数据显示,2023年1月,中国新增人民币存款6. 87万亿元,同比去年多增加了3. 05万亿元,近乎翻倍,而其中6. 2万亿元是个人储蓄存款。也即是说,被盯上的6万亿是居民个人储蓄存款。
现在,甚至有一个金融名词来专门形容这笔钱,那就叫“超额储蓄”。
2月15日,主流媒体证券时报甚至专门发布了一篇主题文章《多管齐下引导居民从超额储蓄向消费转化》,文中这样写道:如何让居民从超额储蓄向消费转化,已成为当下我国经济工作重中之重。
这句话向大家揭示了,为什么这笔钱会被盯上。因为这6. 2万亿元个人储蓄存款,是大家可以自由支配的钱。
在很多人看来,这笔钱就是能够被老百姓们花出去,产生消费的钱。
在出口和投资日趋乏力的当下,消费已经成为拯救中国经济的良方。
尽快建立经济内循环,让大家勇于消费,已经成为经济发展头等大事。
甚至,被定性为我国经济工作重中之重。
越来越多的部门、商家和投资人,开始对这6万亿超额储蓄期待满满。毫无疑问,这已经成为当前中国经济最大的蛋糕。
搞理财和投资的,期待着这笔钱能够去购买他们的产品。
开发商、中介甚至二手房东们,期待着这笔钱能够进入房地产领域。
数以亿计的企业老板和商家,期待着这笔钱能够去购买商品。
旅游景点的从业人员和相关店铺,期待着这笔钱能够激活旅游市场。
此时此刻,社会上下全都在盯着这笔钱。
但想要分这块蛋糕,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如何让老百姓们消费。
他们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诱之以利!
效果嘛,却很是一般!
不消费,不投资,突然成为普通人的共识。
谁也没有想到,中国经济发展到今时今日,竟然变成了一场博弈,部门、商家、机构和普通老百姓的博弈,前者让大家努力消费,后者就是不消费而是努力存款。
因为想了太多方法不好用,已经开始有人气急败坏地说,现在的老百姓有问题。
有什么问题?
你们明明有钱,但是却恶意不买房、恶意不购物、恶意不投资、恶意不消费。
他们现在只想着如何让老百姓消费,好从中牟利,好推动经济发展,让自己解困,却从来不肯从老百姓的角度去想一想,大家为什么不敢消费。
想要消费,其实很简单!
恐龙来支招,告诉你们怎么办,如果能让收入提升、福利提升、负担降低、风险降低,又有谁愿意过省吃俭用的日子呢?
中国老百姓不是天生喜欢攒钱过苦日子,大家也想享福享受,像欧美国人那样。
可问题是,条件允许吗?
如果解决不了那些问题,那这270万亿货币中的6万亿,关乎经济发展重中之重的6万亿,无数人最后依靠的6万亿,你们盯的越紧,老百姓把口袋捂的就越紧。
欢迎关注财废柴!
原创不易,感谢有你!
一起转发出去,让更多人看到!
关键词: 数字人民币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