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看点:绍伊古一句话暴露尴尬,俄罗斯军工的严重衰落,远超外界所想
近日,俄罗斯国防部长绍伊古在与军方会面时表示,国有战术导弹公司需要及时履行合同。他说:“现在有必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将高精度武器的产量翻一番”。这是俄罗斯军队高层最新表达的对武器供应不足的信号,而瓦格纳雇佣兵的抱怨已经持续了好几个月。
(资料图)
能证明俄罗斯军队弹药短缺的现象比较多。细心的网友应该发现,俄罗斯军队对乌克兰的远程导弹打击的频率进一步下降,乌克兰整个国家的电力系统全部恢复,甚至还开始向欧洲出口电力。
乌克兰军队的报告称,俄军队在5月2日一天只进行了30次空袭,3次导弹袭击和8次多管火箭炮袭击。这与一场大规模战争对弹药消耗的需要相比,远远不足。当然,有人会说俄罗斯军队最近正在囤积弹药,以应对乌克兰军队即将展开大规模反攻。
按理说,在俄乌冲突持续快一年半之后,俄罗斯这个军工生产大量完全有时间处理好军工产能的短板问题。扩大武器产能是国家意志的体现,而且也不会有资金投入限制,但是看俄军最近的表现证明矛盾并没有解决。深层原因如下:
第一,俄罗斯军工业遭遇了大多数人并不了解的“去军事化”过程,这个影响将非常深远。在苏联解体之后,原本完整的军工产业体系被分到了15个加盟共和国手里,俄罗斯虽然拿到了70%的国防工业和80%的重工业,但是产业链是残缺的,这些丢失的环节造成俄罗斯今天的短板。
因为缺钱缺技术,供应链出现短板,俄罗斯军工开发新武器就是“考古式科研”。更重要的是,俄罗斯工业在苏联解体之后已经衰落,在2021年俄罗斯工业占GDP的35%,其中石油和天然气又占了80%,这也预示着其他领域的工业、制造业基本废掉了。
要注意,武器生产如果离开整个国家的工业能力支撑,就全靠政府拨款维持生计,俄罗斯军费又因为长年维持在700亿美元左右,而且其他很大比例还要花在战略核武器上面,这就导致常规武器军工行业订单比苏联时期要减少超过80%。
在上世纪90年代,俄罗斯的战略导弹产能从苏联时代的115枚降到10枚,坦克从1600辆降到5辆,战斗机从470架降到20架。因为缺少订单,大量军工企业倒闭,这可不是说你因为现在要打仗了就能马上恢复起来的。
第二,俄军军事思路的错误导致很多产业,诸如无人机产业投入不足。除了历史原因和长年投入不足以外,俄罗斯军工产业的发展还因为俄罗斯军队的战略错误而受损。
俄罗斯在核武器的研发和生产上投入过多资源,对精确制导武器、无人机和信息化装备的研发投入不足,最终导致乌克兰战场的作战样式几乎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三,电子产品一直是俄罗斯军工的最为薄弱环节,西方制裁正在卡死俄罗斯先进武器的肚子。俄罗斯先进武器对西方零部件的依赖,从Kh-101巡航导弹中发现了35枚美国制造的集成芯片就能看出来。
第四,人才流失让军工产能在短期内扩长变得不可行。生产先进武器需要机床,但是还需要能操作机床的工人,要想再打造出一支能高效生产先进武器的产业工业和专家团队,可不是一年时间能完成的。
第五,俄罗斯军工对西方的依赖可能还不仅仅是零配件,还包括机床。武器扩大产能需要大量机床,而俄罗斯军工在过去已经从苏联体制转变为依赖西方机床,现在要扩产就面临瓶颈。
总体而言,俄罗斯武器产能无法快速扩大,有着非常深层次的原因,有些经验教训是中国都要好好总结的。当然话说回来,西方国家也好不不到哪去,这场消耗战最终的决定性因素就是谁能更好的扩大武器产业,较量不会在短时间看到胜负。
责任编辑:
关键词: